2024年07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徐志文&朱玲(通讯作者)团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题为“rescu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cv4 infectious clones:pathogenesis and immune response inpiglets.”的最新研究论文。研究证实了 pcv4 在亚临床感染中的作用,这种感染的特点是轻微的多系统炎症和免疫器官淋巴细胞耗竭。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是一类对全球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病原体。自2019年猪圆环病毒4型(pcv4)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以来,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且该病毒尚未能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出来。这限制了我们对pcv4致病性的评估、有效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疫苗的研发。本研究成功从感染性克隆中拯救出pcv4,并利用该病毒株对4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小猪进行了鼻内接种实验,以评估pcv4的致病性。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圆环病毒4型(pcv4)的感染性克隆,并从小鼠体内拯救出病毒。通过在pk-15细胞中转染和连续传代,检测到pcv4病毒载量的增加,并在细胞质中观察到pcv4 cap蛋白的表达,证实了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能力。此外,通过免疫荧光分析(ifa)和wb技术,进一步验证了pcv4的成功拯救和蛋白表达。
利用拯救出的pcv4病毒,对4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小猪进行了鼻内接种实验,以评估其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接种后的小猪出现了食欲减退、腹泻等临床症状,同时伴随着体重增长的减缓。通过qpcr技术,在小猪的血清和多个器官中检测到了pcv4病毒的存在,特别是在肺和淋巴结中的病毒载量最高,这表明pcv4具有明显的组织趋向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揭示了pcv4感染小猪的多个器官出现了病变,包括肝脏的空泡变性、脾脏的淋巴细胞减少、肺组织的结构损伤以及肾脏和淋巴结的退行性变化。免疫组化(ihc)分析进一步证实了pcv4抗原在这些器官中的分布。此外,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显著升高,如il-1β、il-6和tnf-α,表明pcv4感染能够诱导小猪体内的炎症反应。这些发现为理解pcv4的致病机制和相关疾病的炎症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兽医研圈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ddqmh_belj9_48vi03-8g
论文链接:
doi: 10.3389/fmicb.2024.144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