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宣传链接: )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助力乡村振兴,谱写青春华章——我与鸭生”实践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鸭的生长环境与生理状况,以期找到最佳的家畜饲养条件和疾病诊疗手段,减少对动物体经济效益的影响。
该实践团队成员魏士博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唐海镇的小型农场实地调研时发现,受气候条件影响,农场内的房子均为保温性较好的砖房,且砖房周围有稻草包围绕以维持室内温度,鸭则被饲养在由稻草搭起的小窝中,小窝外侧放置着混有豆饼和粗粮的饲料盆。对此,魏士博指出,鸭饲料主要分为热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两种,在计算饲料比例时,应根据肉鸭的生长阶段变化而不断调整。
另一名团队成员聂臻浩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盛昌农业实地调研鸭的养殖生长情况时发现,养殖场内有一部分鸭实行放养式管理,还有一部分鸭实行器械式程序化系统性管理。养殖人员虽然会使用器械,但对于鸭的生活习性、疾病防控及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还缺乏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主要依赖于长期的实践积累,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面对新的养殖挑战和疾病威胁时,可能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的解决方案。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和线上研究,致力于收集和分析鸭养殖的科学数据,结合现代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探索更加科学、系统的养殖方法。队员王平伟表示,番鸭宜饲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并实行分期饲养。队员文易杰提出,鸭饲料按鸭的生长阶段应该分为起始饲料、生长饲料、完成饲料三种,并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应鸭的不同生理特点。实践团队还将继续开展研究,为肉鸭养殖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帮助养殖人员更好地理解肉鸭的生活习性,掌握疾病防控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团队成员会把收集到的病例材料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鸭病的病理机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策略,以期找到更有效的疾病防控方法,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指导养殖实践,提高养殖效率和鸭群的整体健康水平。